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回复: 4

(转)记隆回县高坪镇教育奠基人杨华华的平凡事迹~~~ 走进西部教育大型系列报道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11: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转自http://www.0739news.com/jiaoyu/mingshi/555.aspx


记隆回县高坪镇教育奠基人杨华华的平凡事迹

    教育不平等是造成人生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当人们再三吹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的号角时,在西部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大山里,一只坚毅的领头翎,带着一大群孩子王,一直都坚守着那个最初的神圣承诺,把一生的黄金季节都无怨无悔地交付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成为了山里孩子求学的指路明灯,这就是隆回县高坪镇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育奠基人。
  辛勤付出只为一份爱
  杨华华校长现任高坪镇中心学校校长,1980年参加工作,而且一直在远离都市文明的边远山村旮旯学校罗洪中学和颜公中学任教,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且出类拔萃,终于在2006年高坪中心学校校长竞聘大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中心校校长。隆回县高坪镇是一个人口大镇,人口总量仅次于县城桃洪镇,现在大小学校31所,其中中学有3116人,小学4535人,在职教职员工385人,由于在杨华华这只领头翎的正确带领下,高坪镇教育质量一年一年昂首向前提升。
  2006年,也就是杨华华刚刚上任的那年,目睹山村孩子的上学困难,特别是面对家境贫困学生因无钱上学而那双渴求求知的眼睛时,杨华华心里很难受,她决心帮助这些失学的孩子,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于是,在她的带领下,中心校的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对高坪在外地工作的各界人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她的真情感动下,捐款如雪花般洒向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邵阳市人大代表周英奇一人就捐赠了5万元,很快,一个拥有16万元的隆回县高坪镇第一个助学基金会成立了,到目前为止,该基金会共资助了3批学生共142人,其中资助失去父母双亲的学生20人,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2010年3月3日,隆回县教育局局长彭和生又一次来到了高坪镇,并亲自操作了完善学校的广播系统的工作,这已是彭局长到教育局上任半年来第四次到高坪检查工作了,并着重指出要把颜公中学打造成历史名校。

    

中心校校长杨华华与颜公中学的校长聂庆明正在商谈学校发展大计.


         颜公中学成为历史名校指日可待
  
高平镇颜公中学位于隆回县北面的高平镇白泥坪村。学校始建于1966年,原址在西山村,原名杨桥中学,1972年迁至白泥坪村,更名为颜公中学。学校原占地面积12270m2,现扩宽到15270m2,生均占地面积达19.75m2。现有建筑面积6325.4m2,生均8.18m2。学校有带250米环形跑道和百米直跑道的运动场一个,蓝球场2个,排球场一个,爱心亭一处。运动场总面积为3100m2,生均4.01m2。学校绿化总面积825m2,生均1.07m2。学校布局合理,美观气派,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可持续发展,是理想的办学之所。
  该校现有教学班级12个共有学生773人,教职工40人本科以上学历24人,专科学历14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教师在各学科中的配备合理且资格考核全都合格,有专职音体美教师。教师队伍教学观念新颖,文化素质良好,教学水平高。并拥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劳动技术室、体育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等15个功能室。图书室藏书达23218册,生均30.04册;电脑室配备教学电脑50余台,并装有语音视听软件;各种教学仪器应有尽有,数量达标;体、艺、卫器材配备完善;远程教育设施齐全,网络畅通,信号良好。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异的学习条件。
  学校极其关注经济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订了相应的扶贫帮困方案与措施,组织师生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确保他们能安心学习。学校不歧视差生,不排挤差生,各班级制订有相应的差生转化计划与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确保学生巩固率,严格控制学生辍学率,致力做到不流失一个学生。学校注重学生体质的锻炼,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超过98%,无一例重大违纪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校园生机勃勃,校风积极向上,使整个学校处于和谐稳定的环境中。
  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成绩显著。2006年4月1日,颜公中学举办了40周年校庆,近四百名校友积极响应,多家电视、报刊等媒体竞相进行了专题报道,社会反响特别好。从2006年至今,连续几年重点高中上线率居高坪镇第一,其中2006年度的初三毕业会考升重点高中63人,总成绩跻身全县前十强行列,让兄弟学校刮目相看。每年的中心校教学质量跟踪检测,学校整体成绩在高坪四所中学名列第一。近5年来,颜公中学为县一中、二中等重点高中输送了近三百名优秀学生,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好评。教师的教研成果丰硕,有几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教育杂志上发表,3位教师教学论文荣获国家级奖,4位教师的论文荣获省级奖,多位教师荣获市、县级论文奖项。
  为创建历史名校,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和中心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办公,教育局彭和生局长及其几位主要领导对颜中的发展建设极其关心,他们多次莅临颜公中学指导视察工作,为学校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颜中师生一起克服层层困难。中心校杨华华校长为了颜公中学的发展,倾注了无数心血。为新教学楼投标时,因意外情况直接导致个人经济损失5万多元,精神也受到一定打击;为解决饮水工程和迁坟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走家串户,不辞辛劳,对当地百姓一一做思想工作。虽奔波劳累,多次生病,但也毫无怨言,依然一如既往,为学校协调各种关系,迁坟90余座,征地3000多m2。
  该校全体教职员工,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在抓紧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及其它休息时间,不辞劳苦,参与了饮水工程、征地、迁坟等各项工作。在处理复杂的群众关系问题上,校长聂庆明和有关领导几十次深入群众住所,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昭之以法,多次深夜而归。特别是在矛盾激化时,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感人肺腑。很多群众深受感动,变反对为支持,使得很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打造成为历史名校以指日可等。

         奉献教育永不悔
  
  高坪镇大水小学人称是隆回的西藏,王伯夫刚到这里时,当时名为学校,其实为裂缝满墙、窗户空洞、地面沆沆洼洼的破寺庙,室内无黑板、桌椅板凳,更不用说有教师房、办公桌了,当王伯夫看到大水小孩那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王伯夫决定一心一意在这里当孩子王,思想坚定后,就自已请人来把寺庙改为校舍,自已动手填平教室,并从自己家里搬来饭桌、书桌,自己请人做了黑板,并亲自动手漆上土漆,这样虽然简陋了些,但总算能上课了。
  王伯夫来到这里后,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和教导主任与班主任,因为学校仅仅只有他一位教师,当时,学生人数虽不多,只有三个年级,他要同时教三个班,白天上课时,他如临战场,常常唇干口燥,精疲力竭,晚上回家还要备课、阅卷,但他无怨无悔,在普九期间,为了做好调查,他常常利用下午放学时间,穿梭在方圆七八里的大水村。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他孤身一人翻山越岭,天黑了仍然在继续搞调查,由于天黑了,看不清路,在回家的路上,他腿下一滑,连翻了几个跟头后昏迷在雪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醒来了,只觉得浑身疼痛,原来腰摔坏了,脚手上全是血,他想爬起来走回家,可动弹不得,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叫天应地无门的地方,他只好一点点爬回家去,回到家,他妻子泪流满面,赶紧请医生帮他治疗。
  同时,王伯夫爱生如子,有一次,他有个学生家中失火,住房化为灰烬,家里特别困难,当时他妻子刚做完手术,家庭经济困难,但他是义无反顾地为这个学生交了学杂费,还给她买了双鞋,那孩子的父母一见到他就说:“你对孩子的关心胜似父母!”
  还有一次,有个叫陈克仁的学生,上课时忽然脸色大变,上吐下泻,一会儿就昏迷不醒,王伯夫老师急了,赶紧背起他就往诊所跑,五六里的山路,累得他浑身汗水直流,衣服都湿透了,一进诊所,赶紧医治,医生说:“这是急中暑,幸亏来得及时,若再晚点都有生命危险了!”学生家长闻讯赶来后,看到孩子没事,万分激动地说:“王老师,你是我孩子的再生父母啊!”多年的超负荷运转,他也落了个急性胸膜炎,但他并没有因此休息一天,而是边工作边坚持治疗,以至昏倒在讲台上,学生都吓哭了,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可两天后他又回到了学校,因为他放不下大山深处的那些学生。就这样,35年来他如一日地忘我工作,获得了人民的一致好评,一直以来连连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高坪镇师德标兵,并连续获得了县人民政府嘉奖

   
              高坪镇镇小的校长曾旭平

                  镇小变化日新月异
  
  曾旭平系高坪中心学校副校长、镇中心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开始在县城万和实验中学任教,因其才能突出,在杨华华校长的诚恳邀请下,回到了学校,并于04年担任校长,她担任校长后,大刀阔爷,勇于创新,使镇小在短短几年内日新月异。
  2004年以前,镇小仅有两栋楼房,操场也全是黄土地的,一到下雨天,学生都是一身的泥,在曾旭平校长的带领下,两栋新建的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餐饮楼拔地而起,操场全部硬化到位,一道高高的围墙内,蓝球场、羽毛球场、花坛合理布局,井然有序,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在那里尽情翱翔,一座原来仅仅占地5000平方米的校园,现占地达23400多平方米。
  编后语:中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了教师庄伟的形象与内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特别是大山深处的教师,他们与世无争地默默奉献着自已的光和热,前不久,记者深入到高坪镇采访时发现,大水村现在还没有通公路,每到开学时,王伯夫老师就用两个大萝筐挑着教科书一脚高一脚低地走进弯弯曲曲的山路…..现今的中国教育离不开这些社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满怀虔诚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网记者  肖寒  谭宗佑 

发表于 2011-4-11 12: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1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哪个网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2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方脑壳


    本人转自http://www.0739news.com/jiaoyu/mingshi/55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07: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感动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平人网|高平论坛|隆回高平人网|高平人网络社区

GMT+8, 2025-5-5 11:43 , Processed in 0.105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