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步于湖南当地中小致富带头人之家,就业于清廷公司的曾国藩,在清廷这个内部管理混乱,外部面临国际化世界500强企业激烈竞争的大公司中,由于业绩突出,公关得当,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其速度在这个论资排辈的国有大型公司内部极为罕见。
曾国藩打工的经验有:
1、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大型公司前去应聘,根据当时所有清廷公司的市场地位和自己专业及兴趣所在,选择清廷公司是比较理想的,这家公司能提供自己一个很大的舞台,并且薪酬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公司大了,认识的人多,办事儿挺方便的。
2、善于炒作和自我包装。进入清廷公司后,即与其中关键实权人物交朋友,如拜太子少保、军机大臣穆彰阿为老师;广泛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比如和在京的同年、同僚、湖广同乡交往,推销自己的理念,他懂得:人脉资源丰富意味着机会多,成功的可能性才大。
3、职业道德良好。首先服从公司分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无论是文官还是转型做武将,还是后来做独挡一面的几省主管,始终业绩良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皇帝董事长的嘉奖;其次,虽然业务熟练,无可替代,即使功高盖主之时,仍然恪守职业道德,不抛弃老板另立门户单干,”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是别人劝他独立之时,其内心真实的写照,后来袁世凯公司的破产,历史的事实证明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4、有个稳定的智囊团队。曾国藩手下人才济济,一方面他认为求才方可谋事;另一方面他育才用仁用礼,奖惩分明,做到两手硬。在社会上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高智商人才组成的智囊团队,为其出谋划策。著名人物有:李鸿章、左宗裳、沈葆桢、李善兰等等。
5、管理上以人为本,为属下设计好一条职业发展路线,使他们能够得到激励,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高薪留人。人才的作用是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其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激励理论异曲同工。
6、平安着陆。在大型清廷公司里,由于体制原因,皇帝董事长处于种种考虑,经常让身居高位、手握大权高级主管不能全身而退,出事的不少,但曾国藩却是异数,得益于他善于藏住锋芒,不断地调试自我,正确处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功成身退,并为公司和个人的事业选好李鸿章这样让各方面放心的的接班人。
纵观曾国藩进入清廷公司,并慢慢进入公司高级经理层,他帮助清廷公司镇压了太平天国、掀起了对外开放的洋务运动、促进了经济体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外交上忍辱负重坚持稳定,使公司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行各种体制的改革。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打工者为公司做出的贡献使无人能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