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望云山人 于 2009-8-22 19:33 编辑
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望云山,你的怀里,有我的童年和梦想
始终记得故乡的人和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放电影一样,纪录片一样,在脑子里细细索索流出。有人说我老了,我说我老了吗?我才二十六岁呢,不是早上的花朵,也不算日薄西山吗?
别人笑笑,你心老了。
我真的心老了吗?
离开家乡五年了。
怎能不让我想起毛坳的一些琐事呢。
想家想老了。或许。
毛坳村就在望云山脚下,很古怪的地名,让你想起普遍的“堂”“垭”“坑”之类的。但它是我的故乡。
故乡的山很高,我家处在半山腰,屋后是个农场。故乡有溪水,是小溪,潺潺流过,缠绵流过,溪水里水产丰盈,有别五彩的螃蟹,我见过最多的是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至今仍让我津津乐道,讲起来回味无穷。
每当雨后天晴,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日子,那螃蟹就“捉天”了[捉天一词是我们那边的俗话,意思是天气变化莫测的时候,螃蟹出来就预测出来要下雨变天了],她们三五成群的,小沟旁,稻田旁,沼泽地,溪水旁,只要挎个篮子,当然篮子必须有盖,否则那螃蟹就爬出来了,不出二十分钟,就能捡到满满一篮子,带回家,就是美味,香气四溢,入嘴很脆。
没吃螃蟹已经五年,余味犹存。跟我童年作伴的还有一种鱼,它习惯徜徉在溪水的石头缝里,它有用于吸附在石头上的腮,就像壁虎脚底得吸盘一样,当河水暴涨的时候,它就溯河而上,我所见到的这种鱼大的有五厘米,小的不等,等到水流舒缓的时候,我隔三茬五的去捕捞。因为熟悉它有溯流的习惯,我就用筛子放在上游等它,一段一段的捕捞过去,两三里路的河水,也只能弄个半斤。我不觉得累,因为那鱼的味道特好。
现在还不知道那鱼的名字?据说那是神仙吃的。
可能因为那河的源头有个望云山寺,寺里曾经有个叫做卢公的得道高人的缘故吧!
那个叫做卢公的高人传说是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见到望云山风景优美,山水诱人而留下定居的。望云山面对武岗的云山,那里如今是国家森林公园,因为那里可以看到云山,所以就遗留下来一幅上联: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后来成为绝对。
我那个时候也想对对,结果差点出丑。
前几天和一个网友聊天,说起那螃蟹,说起那鱼,她被吸引了,感叹自己家乡怎么就没有那种鱼和螃蟹呢,如果有了,童年不就多了许多的趣事和美味吗?
我笑笑说,你也有很多趣事的,要不你也想想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