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0|回复: 9

北京天安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1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31594130.jpg
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干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大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通高33.7米,36扇朱红菱花门扉,60根通天圆柱,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桥南东西两侧,各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明清五百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炳彪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威武雄壮地在这里演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

  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到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发帖际遇]: jiangruiwen81在公车上拣到金钱7.
发表于 2009-6-16 1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哈沙发,哪天再去天安门门口坐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可几年前没有数码相机,
拍的是那中纸质照片,
有的发霉了,
还瞻仰了毛爷爷遗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有生之年,一定带着家人去走走,看看中华的国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2: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6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0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8: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2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人心弦?
彻夜难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平人网|高平论坛|隆回高平人网|高平人网络社区

GMT+8, 2025-5-7 06:33 , Processed in 0.0910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